查看原文
其他

俄乌战争看教育:小孩最重要的一件事

释老毛 毛有话说
2024-10-01

近几年,有一个值得警惕的错误倾向,在知识学习上也兴起一股民族主义,认为花大量时间学英语是浪费,英语无用论。这就跟三十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“读书无用论”一样,纯属反智主义。



这种论调并不鲜见,我学生时代就听到很多差生的吐槽:


“我以后又不出国、又不移民、又不进外企,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学外语?”


“世界上说英语的人还没有说中文的人多,为什么不让他们来学中文?”


“英语不及格,因为我爱国!”


更早在70年代,1973年出了个著名的“白卷英雄”张铁生,考试时写不出答案,赋打油诗一首,传遍全国,被四人帮树立为爱国小闯将:




我是中国人,

何必学外文?

不学A-B-C,

照样干革命!


英语有多重要?


英语,是与世界沟通的工具,在战争中,这意味着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援助。两军对垒,决胜未来,岂在战场之上?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世界交流,不亚于十万雄兵。


泽连斯基总统,你笑他是演员,可这位演员把演技和口才发挥到淋漓尽致,频频到各个国家议会去发表视频演说,控诉战争罪恶,争取国际援助。语言就是武器,每一个单词就是一颗子弹!


视频,很有感染力,演员是个人才,最佳的战时代言人,人家在美国国会直接用英语慷慨激昂,唤起共情,对美国人说这就是我国的“珍珠港”和“911”,对拜登一句话直接将了一军,“作为世界的领袖也是和平的领袖”,你看着办吧,到底支不支援我抗战?



威力巨大,群情激奋,议员集体起立鼓掌,向战士致敬。一席话,美国政府马上决定追加送给乌克兰8亿美元军援,其中包括中短程防空导弹、反坦克导弹、单兵武器、弹药和无人机。据说是目前最先进的弹簧刀无人机,一架6000美元,无需轨道滑行,隐蔽性极强,精准导航,携带炸药像导弹一样撞击目标,敌军的坦克和指挥官,从天而降一架无人机就报销了,堪称无人机里的“神风敢死队”。 


这就是语言的力量,你用英语直接表达,和由翻译转述,临场效果和带入感是天壤之别。


这一幕,是八十多年前的重演,同样有一名中国人,当祖国遭受战火蹂躏之时,用流利的英语在美国国会发表抗战演说,痛斥日寇暴行,争取到广泛的国际同情和援助,她叫宋美龄。


1943年2月18日,宋美龄以治病名义赴美游说,亲临国会发表了二十分钟的演说,她毕业于美国名校卫斯理学院,英语就是她打击日寇的杀手锏。宋美龄用略带美国南方口音的英语,把中国抗战的事迹介绍给美国政府和人民,这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国会演讲之一,也是第二位女性登上了这个讲坛,美国朝野为之震动。听完之后,议员们全体起立鼓掌,一名议员对记者说,从未见过这种场面,被中国军民的英勇不屈感动得热泪盈眶。宋的英文演讲通过收音机在全美传播,引发轰动,每天都能收到数百封来自美国各地的信件。访美期间,宋女士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星,她用语言魅力征服了美国。


自此,驼峰航线,源源不断……语言是一架桥梁,沟通彼此,西方世界对神秘的东方古国刷新了认知,美国大幅增加援华运输量,盟军全面协助入缅作战,并承诺提高中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地位,亚洲战区总司令,战后五常之一,隐然成型。



你以为扯洋文是旧中国精英的做派,新中国的领导人不爱学英语,就大错特错啦!小粉红对这一点,无知得令人发指。


你知道周总理懂几门外语?


美国著名作家、记者索尔兹伯里记述了他1954年亲眼目睹的一件轶事。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之后途经莫斯科,参加苏联人举办的一个酒会。参加者有赫鲁晓夫、米高扬、莫洛托夫等苏共要员,以及其他国家的使节,包括英国和印度。当周起来致辞时,他使用了生疏的英语。他这样做很不寻常,因为除了那几个国家的外交官,酒会上的苏联权贵完全不懂英语。索尔兹伯里亲眼看到,当周用英语向米高扬祝酒时,米高扬以不满的口气说:“周,你为什么不说俄语,你的俄语很流利嘛!”周的回答是:“你怎么不说中文呢?”


周的英语口语水平一般,但是听力水平相当高。基辛格在《白宫岁月》回忆录中描写周:“他脸容瘦削,颇带憔悴,但神采奕奕,双目炯炯,他的目光既坚毅又安祥,既谨慎又满怀信心……他听英语时,不必等到翻译,脸上的笑容和表示理解的表情,很清楚地表明他是听得懂英语的。”



据斯诺回忆,周曾经跟他私下说过,他的英语词汇量赶不上主席。


主席在延安的时候,戎马倥偬之际,也手不释卷,每天坚持学英语,背单词。不过他的口语湖南腔太浓厚,但词汇量绝对牛逼。


80年代有一部老电影《巍巍昆仑》,其中一幕镜头,取自真人真事。美国女记者安娜·路易斯·斯特朗来延安采访。在这次采访中,主席提出一个著名论断,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”。翻译根据通例译成了“Scare Crow”(稻草人)。毛一听就当时提出纠正,说不对,应该译成“Paper Tiger”(纸老虎)。可见,主席功力之深!



根据主席晚年的图书管理员徐中远回忆,50年代到60年代,是毛学习英语兴趣最浓的时候。他在外地视察工作期间,无论在火车上、轮船上,随时都挤时间学习英语。现在有个著名的“痞女”洪晃,她妈妈叫章含之,号称中国“最后一个名媛”,曾担任主席晚年的英文教师,提供私教服务。一份记载王洪文发迹的史料也称,1972王洪文从上海调到中央工作后,看到主席在学英语,他也从复旦大学外语系找了一个黄姓教员教他英语。


其实,就连洪晃本人,也是共和国特殊栽培的下一代接班人。在外语无用论的大背景下,普通人无缘接触外文,她们作为外交系统的“官二代”,不但从小专门学习外语,而且是最早一批公费赴美留学生,当成未来外交官培养的。1973年,洪晃、章启月与另外3名小学生一起被派往纽约为小留学生,就读于纽约红房子小学和伊丽莎白厄温高中。



这些金字塔尖上的人,随时随地有翻译跟着,他们为什么不放弃学习英语?


因为英语太重要了,以至于必须亲自掌握。英语是世界语言,外语语种中的王者。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、最重要的语言,从全世界来看,说英语的人数将近二十亿,4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就是英语。前苏联为了打破英语霸权,特意扶植和推广一门人造的新语言,世界语,想作为人类文明的通用语言,结果呢,没有任何生命力,现在使用世界语的人口也就两三千万。


英语的世界地位是历史形成的,在语言基础之上已经形成一个生态圈,使用人口越多越广,便利性就越高,很难再让其他语言撼动。例如到欧洲旅游,历史上封疆裂土大小几十个民族和国家,法语、德语、西班牙语、意大利语,得掌握多少门语言?一门门学下去,成本多高?可是,只要熟练运用英语,大部分欧洲国家都能找到交流者,因为英语是大多数国家学习的第一外语。


各行各业的前沿领域组成英语生态,如果你想向本专业的顶峰攀登,英语是必备的工具。现代科技文献,基本是用英文撰写、存储、交流,占比80%以上。即便是中国学者,顶级科研成果也是追求国际发表,而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的主流语言是英语。


有研究表明,外语能力对个人收入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,双语人才比单一语种的人,在择业时更有竞争力,更容易获得高薪职位。《经济学人》统计的数据表明:懂一门外语的工人一生可以多赚67000美元,而且这只是一个保守数据;按较高水平估计,拥有双语能力的人可以因为他们的语言能力多获得128000美元。


在工地搬砖,不需要外语,中国稍微体面的职业,或多或少都有双语要求。这几年,随着经济下行,考公考编热,宇宙的尽头是编制。可是,那些反英语分子没告诉你,体制内混也需要懂外文,而且四六级都不够,直接要求雅思托福。2020年国考中,有394个岗位把雅思成绩设置为门槛。




程序员,收入高,中国过去十年收获了一波时代红利。目前的主流程序语言,它底层的语法结构,都是英语,而非汉语,或其他语言。不懂英语的程序员,不是一名好程序员。


即便现在互联网红利消失了,中年程序员面临下岗危机,从996到35岁现象。懂英语的自救渠道也更多,因为程序是天然的世界语言,工作场景没有区别,程序员最适合移民到海外打工,硅谷的程序员工资比国内高多了,前提是你的英语能过关。


进一步看,硅谷为什么印度阿三普遍混得比中国人强?是中国人智商差吗?显然不是,海外华人都是从幼儿园到高考“卷”出来的万卷之王,战斗力完爆印度阿三。可是,阿三最大的优势是语言,印度的官方语言,第一是印度语,第二是英语。能移民的印度人,从小就把英语当成准母语,思维方式也是纯西方的,所以在硅谷与老美交流没有任何语言和文化障碍。语言好,能交流,善于表达,就显得情商高,有团队精神,在职场上就容易晋升。干得好不如说得好,这是全世界通用的职场定律。印裔美国人还爱抱团,互相帮衬,互相提携,慢慢地美国500强大公司很多都变成了阿三当家,例如微软、谷歌、软银、闪迪、百事可乐、联合利华,等等。华裔也很拼,埋头苦干,羞于表达,中产阶级的日子岁月静好,但大都沉在中低层玩命“卷”。



俄乌之战,不难看出,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总体较量。大国之间的竞争,核心是科技竞赛,如火如荼,生死攸关。只有攀登科技树,取得话语权,中国才能突围。


科技的竞争,本质是教育的竞赛,是从娃娃抓起的基础教育。你数学物理基础科学不行,天天吹牛说厉害,这不是说梦话嘛?读读《三体》,连三体人都知道,远征之前,先派质子封杀地球的基础科学研究,你底层理论不突破,什么高精尖技术应用都是扯淡。


教育竞争,核心是英语的竞赛。因为谁也无法否认,美国现在掌握全球科技的制高点,英语是科学世界最通用的交流语言。二战之后,是美国掀起一轮轮新科技革命:70年代PC革命,90年代互联网革命,21世纪移动互联革命、AI革命、新能源革命……



达里奥对大国竞争的研究表明,先行指标是教育,教育竞争是最底层的竞争。中国,面临着巨大的科技冲击和竞争压力。而我们的教育,正在鼓励放弃英语学习,抑制想象力和创新,把孩子塑造成千人一面的“工具人”。甚至中考就设计分流机制,把一半孩子送到技工教育轨道,将来输入工厂拧螺丝。


中国已故的火箭之父钱学森在与国家领导人会面时,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,钱学森之问:“为什么中国大学在1949年后没有产生一个世界级的原创性思想家或有创见的科学家?”别忘了,钱学森也是留学生,是美国替我们培养出来的。



那些口口声声拒绝英语的小粉红,不要拿爱国为自己的懒惰遮羞,廉价的嘴炮爱国没啥用,真爱国你们先把四六级或者雅思过了。


拧螺丝,确实不需要外语,但想做一名高级技术工人,恐怕也得能看懂英文说明书。


淡化外语,不会减轻内卷。事实更残酷,分流越早,父母越恐慌。高考,大家为1分争排名头破血流,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考试战争没有随着素质教育、自由教育的普及而缓和,反而内卷越来越惨烈。经济预期越悲观、社会管控越强化、阶层固化越加剧,各个家庭就越热衷名校文凭,寻求哪怕一点点的竞争优势,加宽人生的护城河,构筑防止阶层下滑的壁垒。


退一万步说,即便未来有变,极端情势,例如乌克兰那样,居民不幸沦为难民,亡命海外,颠沛流离,懂英语的比不懂英语的,生存概率要高得多。


我对子女教育,没啥要求,主要矛盾就抓一条,学英语。

感谢阅读“毛有话说”,释老毛的私人书斋,期待财富与心灵的共同成长。如有点滴收获,请扫下面二维码;也可搜微信号:mao-talk。知识改变命运,投资实现自由。

备用小号,主号沉默时或许启用,消失的文章或许能找到,当然希望永远是备胎。
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毛有话说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